俗话说“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”,此语恰似一盏智慧之灯,照亮了诸多生活情境,养生之路亦是如此。在追求养生的漫漫征途中,许多人一味执着于名贵稀罕之物,四处寻觅却往往难以如愿;殊不知,转身审视身边寻常之物,或许正藏着你梦寐以求的养生瑰宝。
就拿一种常见水果来说,它被尊称为“万寿果”。此果功效非凡,能祛风湿、舒筋活络、醒脾胃化湿、止转筋。古人曾赞誉它“温能通肌肉之滞,祛筋骨之风湿,脚痹得之则安”,寥寥数语,便道尽了它的神奇养生之力。
这神奇的“万寿果”,便是木瓜。需留意的是,木瓜与拐枣、核桃仁虽都被冠以“万寿果”之名,但它们的养生功效各有千秋。而且,用木瓜养生并非直接食用即可,而是有一套独特方法:先将其置于水中烫至外皮呈灰白色,再对半切开,晒干后备用。使用时,可煮水或泡水饮用。
用木瓜养生的记载,最早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《别录》一书。此书成书于《神农本草经》之后,在中医文化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,丝毫不逊色于《本经》。书中明确指出木瓜“主湿痹邪气,转筋不止”,精准点明了木瓜的主要养生益处。
此后,诸多医学典籍对木瓜的养生功效均有记载。《本草拾遗》记载,木瓜能“下冷气,强筋骨、消食、止水痢后渴不止,脚痹冲心”;《本草纲目》进一步深入阐释:“木瓜所主乱吐、转筋、脚痹,皆源于脾胃,非肝之过。肝虽主筋,而转筋则由湿热、寒湿之邪袭脾胃所致,故转筋必起于足腓,腓及宗筋皆属胃。”
《十种汇编》中提到:“木瓜酸涩而温,醒脾胃经络之湿,收脾肺耗散之气”;《本草经疏》称木瓜“温能通肌肉之滞”;《本草经集注》说它“醒脾胃筋骨之风湿”;《本草便读》言“风寒湿痹之邪,用之能宣达”;《本草约言》道“脚痹湿肿得此能安”。
自明清以来,学者们经过深入研究与实践,普遍认为木瓜的养生益处可精炼总结为十一个字:“祛风湿,舒筋活络,化湿和胃”。从实际养生需求出发,木瓜的养生功效可细分为以下四个方面。
一、除风湿,舒筋活络
木瓜在舒筋活络方面功效显著,同时还能有效化湿气。在众多关节亚健康问题中,多数是由风寒湿三种邪气交织侵袭所致。其中,湿邪具有“绵缠”的特性,因此,关节痹症中湿邪偏盛者,更适合选用木瓜进行养生调理,尤其是那些感觉筋骨紧绷、酸重不适的人群。
养生时,可借鉴《普济方》中记载的方法:将木瓜与乳香、没药、生地黄搭配使用,适用于筋骨僵硬、难以侧身反转的人群;用木瓜与青盐、吴茱萸搭配,适合手足无法高举或高抬的人养生;将木瓜与牛膝、巴戟天搭配,则对腰部筋骨活动不便的人群有很好的养生效果。
二、除脚痹
文中多次提及“脚痹”,或许许多人对此并不十分了解。实际上,“脚痹”是中医文化中的专用术语,并非单纯指脚部的健康问题,而是由于寒湿之邪侵袭,导致经络之气运行不畅、血脉失和所引发的一种病症。其主要表现为腰膝筋骨无力、行动不便或疼痛,看似脚不敢正常行走,故而得名“脚痹”。
木瓜味酸,具有舒筋之效;性温,可疏通经络。经络通畅、筋骨舒展,脚痹之症自然得以缓解。养生时,可将木瓜与吴茱萸、紫苏搭配使用;若与附子搭配,温通效果更佳,但附子药性猛烈,以毒攻毒,一般人难以驾驭,使用时需格外谨慎。
若脚痹冲心,伴有心胸憋闷之感,可将木瓜与大腹皮、紫苏、甘草、木香搭配养生,以缓解症状。
三、止大吐之后的转筋
此类亚健康症状,多数是由于肝脾不和所引起。木瓜归肝、脾两条经络,具有化湿和胃、舒筋和脾的功效,同时还兼有生津液之能。湿浊得以运化,脾胃功能恢复调和,吐泻之症自然停止;津液充足,经筋得以舒展,转筋之症也随之消除。
《仁斋直指方论》中就记载了用木瓜、小茴香、吴茱萸搭配使用的方法。对于症状相对较轻者,可单用木瓜,或将其与陈仓米一同煮水饮用。
四、除肠胃之湿气
饮食不节,易导致肠胃湿气过重,进而出现湿滞泄泻等亚健康症状。此时,用木瓜养生可发挥化湿和胃的作用,既可单独使用,也可与车前子搭配。此外,木瓜还能帮助消化宿食,尤其是对于肉食类食物的积滞,效果更为显著。
需特别提醒的是,木瓜虽为水果,但在养生时不可过量食用,一般以10至15克为宜。另外,胃中反酸水、胃酸过多的人,不宜食用木瓜或用其进行养生。
木瓜,这一身边常见的水果,若能运用得当,其养生功效甚至可胜过那些名贵罕见之物。养生之道,实则蕴含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,关键在于我们用心留意、悉心养护自身,而非一味追求奢华滋养。
财富牛配资-国内十大配资平台排名-配资优秀股票配资网站-可靠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